此前,吴燕生在为青少年授课时曾透露,探月工程四期中,嫦娥六号计划于2025年前后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前后开展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勘查,嫦娥八号计划在2028年前后发射,将与嫦娥七号组成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
大风、极寒、缺氧在这片生命的禁区,是否还能寻到生物踪迹? 2021年9月,在珠峰东绒布冰川6212米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库)的科研人员在植物科考中,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的种子,刷新了我国植物种子采集的最高海拔纪录。须弥扇叶芥能否被重新唤醒,从而成为世界上成功保存的海拔最高的植物种子? 6212米采集,刷新我国植物种子采集最高海拔纪录 寻找种子,离不开耐心和勇气。
采集队此行不仅要找到植物,还要采集到成熟种子,难度大大升级。2021年9月24日,种质库采集队员郭永杰、赵延会一行8人,再次攀登珠峰,挑战我国植物种子采集最高海拔纪录。珠峰上的种质资源十分独特,其中蕴含的基因非常稀有。果然,第三天开始,不少种子胚根端开始有了些许变化。尤其是须弥扇叶芥的萌发,证明我国成功采集、保存了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植物种子。
碎石缝隙里,郭永杰一眼就认出了这种身着伪装色的植物,半跪半趴从各个角度给须弥扇叶芥拍照,并认真记录采集地海拔等位置信息海拔6212米,这是采集队在6000米以上海拔看到的第一种植物。零下20摄氏度保存,种子可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 实际上,2021年8月,种质库就启动了世界海拔最高植物种子采集行动计划,当年9月已是科研人员第二次前往珠峰。通过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对锌原子的局部配位结构和高压反应条件下锌物种的动态演变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因此,需要利用原位表征技术,在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测Zn物种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才能得到具有指导意义的构效关系。分别借助高压和常压红外漫反射技术考察了不同锌物种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和转化的影响。此类锌物种与铜之间形成了高活性界面,可抑制中间体分解为副产物一氧化碳,降低氢活化的能垒,明显超越常规铜/氧化锌界面和孤立的氧化锌位点的催化性能,有效提高了甲醇选择性和收率。研究发现,将锌锆前驱体和铜前驱体分开在不同的喷嘴中,可以明显增强锌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在反应条件的诱导下,ZnO发生再分散,进而在氧化锆表面形成了原子级分散的锌物种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研究发现,将锌锆前驱体和铜前驱体分开在不同的喷嘴中,可以明显增强锌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在反应条件的诱导下,ZnO发生再分散,进而在氧化锆表面形成了原子级分散的锌物种。
作者:杨蒙 来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发布时间:2022/12/22 16:17:3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揭示锌物种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锌锆三元催化材料结构进行精细调控,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了氧化锌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性。相关成果以Probing the Nature of Zinc in Copper-Zinc-Zirconium Catalysts by Operando Spectroscopies for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文/图 杨蒙)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680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J. Am. Chem. Soc.,2022),利用升级的双喷嘴技术对于铜锌锆三元催化剂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程度进行了精细调控,在不改变铜和氧化锆结构性质的前提下得到了三种不同的锌物种。此外,合作团队还利用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原子级分散的氧化锌,并证明了其是提高铜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关键。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此类锌物种与铜之间形成了高活性界面,可抑制中间体分解为副产物一氧化碳,降低氢活化的能垒,明显超越常规铜/氧化锌界面和孤立的氧化锌位点的催化性能,有效提高了甲醇选择性和收率。
通过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对锌原子的局部配位结构和高压反应条件下锌物种的动态演变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DNL1905组博士研究生杨蒙。
因此,需要利用原位表征技术,在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测Zn物种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才能得到具有指导意义的构效关系。分别借助高压和常压红外漫反射技术考察了不同锌物种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和转化的影响。
此项工作将为合理设计和精准调控多组分催化体系中的活性物种提供新思路。Cu/ZnO是经济高效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催化剂之一,ZnO在该体系中的作用机理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然而,ZnO结构容易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动态变化,目前研究仅基于不同的反应气氛和催化体系建立ZnO结构的研究模型,但难以获得真实反应条件下Zn物种精细的局部配位结构及其关键催化作用的有效信息。孙剑团队在前期单喷嘴火焰喷射法(FSP)制备多种高效催化剂策略的基础上(Chem. Sci.,2017负责数据算法处理的马福利向记者介绍,从卫星回传的原始数据就像老百姓说的天书一样,这次科学家提出的需求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保障卫星稳定正常工作并能指挥卫星动作的,便是运控中心的这群牧星人。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日夜轮守、仰望星空,专门负责悟空、墨子号、夸父一号等科学卫星的综合运控管理,被称为中国科学卫星的牧星人。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面对挫折,马福利和同事们并没有气馁,他们邀请科学家一起筛选可能遗漏的细节,最终确定是卫星数据延时产生的影响。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找到症结所在,问题也迎刃而解。如何拿出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怎样加强原创实现突破?通过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马福利和团队成员决定从无到有研究一套新的算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发达的空间科学探索是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运控中心团队正是用这种坚守和创新,支撑保障了我国空间科学重大成果的不断产出。迈入新征程,探索浩瀚宇宙,这群牧星人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也更加坚定。
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准备接收夸父一号卫星探测到的最新数据。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2/22 10:06:1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日夜轮守仰望星空 探索宇宙的中国牧星人不断攻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8颗在轨科学卫星,都由这个团队负责运行控制和数据处理。我国自主研制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首张科学影像图日前正式对外发布,在例行在轨调试联席会上,科学团队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让这群守望星空的牧星人也倍受鼓舞。在新的算法支持下,一批观测太阳的科学成果也集中涌现,创下诸多全国乃至全球首次。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主任胡钛: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我们科学卫星工程,目标要求都是世界首次或者是性能最好,要通过我们精准的运控和专业的服务,来支持科学家来实现极限追求。每天24小时,每颗卫星的运行状态都要了然于胸,同时,还要随时响应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科研团队直接住在了数据中心,昼夜驻守,从卫星回传的海量数据中去寻找能满足新需求的参数。下午5点半,值班人员接到慧眼科学卫星团队的紧急需求,7点半要与国外的同行联合对一个伽马射线爆发源进行观测。
探索浩瀚宇宙,瞄准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前沿科学,我国已确定五大科学主题,将有望在直接探测低频引力波、系外宜居行星探寻等方向取得突破。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 邹自明:习总书记指出,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设立和实施,全面助力中国空间科学家大步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的中央,综合运控团队承担了载荷运控和数据服务等任务,为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和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短短半小时内,与各系统、各部门、各环节协调确认,编制加注指令,调整卫星姿态,对准观测区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到位。如果说之前只要求能拍到人影,而现在,相当于要能根据图像分辨出具体性别。
一个多星期后,他们总算厘清思路,写出新的算法,然而一经验证,图像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在国内,2016年,河北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探索核聚变技术,并于2019年实现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新奥玄龙-50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正式启动物理实验。
留言0